陈丕显回忆项英陈毅同志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(3)长岭会议

郁郁葱葱酌油山,是大余岭的一座高峰。四周群山起伏,气象肖森。古人诗中写道:“千峰转不尽,十里万重山。”真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.

从地理位置上讲,油山雄踞赣粤边境。东边的信丰、西边的大余、南边的南雄和北边的南康’,是赣粤两省的结合部,我们利用敌人防守上的矛盾,一九二六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。一九二七年九月,朱德、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经过这里,给当地党组织和革命人民很大鼓舞,并给信丰,南康;南雄等地留下了一批武器。一九二九年初,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同志率领的红四军经过这里,进一步推动了油山地区的革命斗争。一九三四年十月,主力红军长征又从这里经过,给这里的革命人民留下了很大的影响。如今·,中央分局,中央办事处领导机关和部队又突围来到这里,油山地区便成为南方武装斗争的中心了。

然而,游击战争的坚持,并不是轻而易举的。严重的局面很快就在我们面前出现了。坚决与人民为敌的蒋介石,为了消灭我人民武装,扑灭革命火种,在侵占整个中央苏区后,集中大批反革命武装·,专门对付我油山、地区。他派余汉谋第一军的三个师,驻扎在大余、信丰,南康和南雄一带,军部设在大余。还有江西保安团等地方武装,总兵力约三、四万人。敌人在东面的桃江,北面的章水、南面的浈水,控制所有渡口,构成第一道封锁线。在大余到南雄的公路、南康到信丰的公路和信丰到南雄的公路上,沿线驻军队、筑据点、修碉堡,构成第二道封锁线。在游击区周围的墟镇,如南雄的乌径、大塘、邓坊,里栋,大余的黄龙、青龙、池江、新城,南康的贤女埠、龙回、黄泥巷、李林,信丰的犀牛、黄泥排、大小窝、禾秋、九渡、小江、小河、崇仙以及赣县的王母渡等地,派军队扼守,构成第三道封锁线。

敌人在充分准备和周密布置后,开始了对油山游击根据地的大规模军事“清剿”。他们实行“山砍光、屋烧光、人杀光”的“三光”政策。在政治上,整顿保甲制度,加强反动统治力量,限制人民行动。他们到处张贴反动标语、“劝降书”和悬赏通缉我领导人的《布告》,又造谣诬蔑游击队,挑拨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。在经济上,敌人采取严密封锁政策,强迫移民并村,切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,控制墟场,规定人民的买卖数量,多买则以“通匪”济匪”论罪。与此同时,敌人放出狂言:“要在三个月内,消灭游击队。”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敌人日夜搜山,气焰嚣张。为了避敌锐气,一九三五年四月,项英、陈毅、李乐天、杨尚奎同志和我,带了一个排的部队,从油山转移到北山。不久,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。

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,长岭会议作出了分兵的决定:

蔡会文同志率一部分队伍到崇义、上犹边境,向湘东南的汝城、桂东一带发展游击战争,建立游击根据地,并设法与湘赣省委和红七十一团取得联系。

黄成则(队长),张日清(政委)同志率一部分队伍,向三南(全南、龙南、定南)发展,同时加强大龙地区的工作。

还有一部分队伍留在油山地区。

项英、陈毅同志把我留在北山,同他们在一起活动。从此,我和患难与共的蔡会文同志带的队伍分开。

长岭会议上,陈毅同志对我们讲了形势。他说,“主力红军转移,我们突围到油山,中央苏区全被敌人占领。这是革命的低潮,暂时的退却。但新的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,革命前途是光明的。由于形势的发展,出现了新的矛盾,这便是日益增长的民族矛盾。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,势必要进攻华北,进攻全中国,一个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必定要到来。我们只要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,现在的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十个人的队伍,几十个人就可以成立几百个人的队伍,几百个人就可以成立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队伍,就是南方抗日的主力。将来主力红军南下,我们北上,就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。那时我们共产党的武装成了抗日的主干,人心归向共产党,革命就会走向新的高潮。”

陈毅同志对形势变化的精辟分析,使我们顿时心胸开阔,仿佛站在大余岭上,看到了全国革命斗争的风云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接着,陈毅同志根据中央二月十三日的电报指示,对我们讲了当前的斗争任务:“现在敌强我弱,我们必须按照毛泽东同志'敌进我退、敌驻我扰、敌疲我打、敌退我追’的游击战术,开展游击战争,粉碎敌人的'清剿’。目前主要是保存革命力量,现在留下的同志是革命的'血本’,是经过大风暴锻炼过的革命种子,我们要十分珍惜党的这个财富。但革命的红旗不能倒,斗争一定要开展。在斗争中求生存!在斗争中求发展,在斗争中求胜利!”

陈毅同志要求大家改变老一套作风,学会新的斗争方式,以迅速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。他要我们正确地向部队和群众讲解形势,指明方向,作好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。他提醒大家“要加强学习,加强团结,加强同群众的联系,防止脱离政治的倾向,保持和发扬'三大纪律、八项注意’的优良传统。”陈毅同志语重心长地说:“只有这样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陈毅同志对形势的分析,提出的任务,我和李乐天、杨尚奎以及到会的大多数同志是赞同的。但也有不同看法,赣粤边军分区参谋长向湘林,便主张集中兵力同敌人拚,说什么“拚绰几个算几个”。还说:“中央苏区失败了,躲在这里埋伏是可耻的。”(向湘林后来背叛革命了)项英同志不同意向湘林的意见,但却又说:“主力红军不派队伍回来,我们只能打打土豪,找找生活出路,不能和敌军作战。”

针对这种盲动主义和失败主义的情绪,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,根据陈毅同志的意见,会议确定了“依靠群众,坚持斗争,积蓄力量,创造条件,迎接新的革命高潮”的方针。依据这个方针,对赣粤边五个游击区的斗争作了部署。在油山区、北山区、信康赣区、南山区和上犹、崇义区等五个游击区中,确定以油山区和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,坚持游击战争。在战术上,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,反对与优势之敌决战。打击弱小之敌,反对硬打强攻。打赚钱的仗,不打赔本的仗。克服过分集中和正规化的作风,采取小规模的、分散的、群众性的活动方式,以打圈子和挺进游击的战术,对付敌人的“清剿”。明确游击队的任务不单是打仗,要把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,军事工作和群众工作结合起来,打击敌人,宣传政策,组织群众,坚持斗争。

与此同时,决定以油山地区为中心,建立一整套的联系制度——秘密交通站。交通站有两条干线,一条是由油山伸向三南,一条是由油山伸向梅山,再由油山到北山,传递消息,指导工作。

长岭会议为长期坚持游击战争,作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。这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有着重大的意义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