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迦牟尼涅槃前留下五句话,如照此行事,则财运惠及儿女
"黄金散尽还复来,知己离去不再回。"——《大般涅槃经》
世尊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下示现涅槃之际,万物悲恸,花落叶鸣。
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,留下八万四千法门,度化无数众生,然而临别之际,对前来求教的富商须达多却传授了关乎财富传承的五句秘言。
这五句话为何能保家业不败,令财富生生不息?
又为何能荫庇子孙,让后代富足安康?
娑罗双树花开如雪,林间却异常寂静。拘尸那城外的金刚台上,如来安详侧卧,面容祥和。围绕在佛陀身旁的弟子们神情凝重,阿难尊者双目红肿,泪水止不住地流下。
"世尊,您就这样离开我们了吗?"阿难跪伏在地,声音哽咽不已。
佛陀微微睁眼,目光依旧如大海般深邃慈悲:"阿难,不必悲伤。我早已告诉过你们,诸行无常,有生必有灭。我不过是随顺自然规律罢了。"
此时,一个陌生的身影快步穿过人群,走到佛陀身前深深叩拜。此人衣着考究,神情焦急,看上去像是远道而来的富商。
"善哉,善哉。须达多,你不远千里而来,有何心事?"佛陀目光转向这位新来者。
原来此人正是舍卫城著名的长者须达多,因常施舍财物救济孤独老人,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。他曾以重金购买祇树给孤独园建造精舍,供佛及僧团居住。
"世尊慧眼如炬。"须达多叩首道,"弟子听闻佛陀将涅槃,不敢耽搁,连夜赶来。实不相瞒,弟子有一心结难解。"
佛陀微笑点头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须达多忧心忡忡道:"弟子一生勤勉经商,积累万贯家财。但近来我发现儿孙无德,挥霍无度,争夺财产。我恐怕身后家业散尽,更忧心后代无福可承。临行前,可否请世尊指点迷津?"
佛陀目光扫过在场众人,缓缓道:"非只须达多一人有此困惑。世间众生,皆为财富所苦,或贫困潦倒,或富足而忧。今日,我便与大众说说关于财富传承的秘密。"
阿难见状,连忙收起泪水,取出经册,准备记录佛陀的最后教诲。
佛陀道:"我曾在王舍城时,遇一巨富商人。此人虽有奇珍异宝,却日夜提防家人仆从偷窃,终日不得安宁。
他问我如何守住财富,我问他:'若你拥有一眼清泉,是独自守护至枯竭,还是与人共饮而源源不绝?'"
迦叶尊者好奇道:"世尊当时如何开示?"
佛陀微笑道:"我对那商人说,财富如流水,止则腐臭,流则清香。因果循环,财富非是巧取豪夺所得,乃善因结善果。"
一位年轻比丘问道:"世尊,经中说财富有五种散失因缘:水灾、火灾、盗贼、败家子、恶政权。在这乱世中,如何能令财运绵长,惠及后世呢?"
佛陀看了看日渐西沉的落日,语气变得庄重而神秘:"我涅槃之后,世间将行入像法、末法时期,众生贪嗔痴愈发炽盛,财富争夺更加激烈。"
说着,他示意阿难扶他稍坐起身,声音虽轻却透着无上威严:"今日,我将传授一门护财之法,此法非世间小术,乃大道正法,若能依教奉行,不仅自身财运亨通,还能荫及子孙七世。"
须达多激动不已,连忙俯首以待,其他弟子也屏息静气。
佛陀道:"我有财富五句真言,乃我成道前夜参天悟道所得,能让财富如源泉般源源不断。第一句是——"
就在这时,天色骤变,娑罗双树花瓣纷飞,形成一道花雨,笼罩在金刚台上。一道金光从佛陀顶门涌出,直冲云霄,照亮了整个拘尸那城。
所有人都惊讶地抬头看着这不寻常的景象,连已经哭红眼睛的阿难都暂时忘却了悲伤。
片刻后,光芒散去,花雨停息。佛陀的面容更加安详,仿佛更加接近涅槃的境界。
佛陀的目光落在须达多身上,仿佛看穿了他的灵魂:"须达多,当年我舍弃王位时,也曾担忧王室财富传承。
我将这五句财富箴言传授给了父王净饭王,后来王室兴盛三百年不衰。"
须达多闻言,恭敬至极:"世尊慈悲,弟子愿闻妙法。"
佛陀微微一笑,右手轻抚须达多的头顶,金色的光芒从他掌心流出:"这五句箴言非同寻常,它们表面上讲述财富,实则蕴含宇宙运行之道。"
众人听闻此言,无不惊叹。有人窃窃私语,传言净饭王家族确实在佛陀离世后兴盛了数百年。
须达多激动得双手颤抖:"请世尊慈悲,传授这无上妙法!"
佛陀面露神秘微笑,声音忽然变得洪亮无比:"须达多,我将这五句真言告诉你,但你须记住,若不能理解其中真义,反而会招致灾祸。这五句真言第一句是..."
"第一,慎始而敬终。"
佛陀声音清晰地响起,如洪钟大吕,"财富之道,始于勤劳,源于智慧,而非侥幸取得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珍视每一钱财来之不易。花费之时,当思来源,量入为出,不奢不俭。无论贫富,持此心态,财运自然亨通。"
须达多若有所思,轻轻点头,似乎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勤勉创业的艰辛岁月。
"第二,均施而不悭。"
佛陀继续道,"财富如流水,止则腐臭,流则清香。十分之一用于布施,广结善缘;十分之四用于生活;十分之五用于生财。布施非为求回报,而是培植福田。财富乃身外之物,唯有化为功德,方能生生不息。"
阿难听罢,想起佛陀昔日教导众人"舍一得万报"的道理,不由点头称是。
"第三,明因而察果。"佛陀语气转为严肃,"贪得无厌者,必失之于贪;不义之财,必损之于德。获取财富当堂堂正正,不欺不诈,遵循正道。因果循环,毫厘不爽,唯有正财方能长久,唯有善因才结善果。"
迦叶尊者听罢,忍不住问道:"世尊,如果祖上有不义之财,后人当如何?"
佛陀微笑道:"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既往不咎,将不义之财转为义举,用于救济贫苦,兴建善业,因果自然转化。犹如浑浊之水,经过过滤,终成清泉。"
"第四,教子以垂范。"佛陀目光柔和,看向须达多,"子不教,父之过。教导子女,言传不如身教。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皆是教材,省一盏灯,惜一粒米,皆是修行。财富传承,德为先,能力次之,资产最后。无德而富,必然速败;有德无财,终会兴盛。"
须达多听到这里,想起自己平日疏于管教子女,不由面露惭愧之色。
"第五,知足而不贪。"佛陀最后说道,"人心不足蛇吞象,贪欲深似海。知足常乐,少私寡欲,常怀感恩之心,珍视所有,不羡慕他人,不与人攀比。如此心态,自然减少烦恼,增加快乐,财富自然跟随。"
佛陀说完,深邃的眼眸环视众人:"这五句箴言,乃是我毕生智慧的结晶,你们听懂了吗?"
须达多如醍醐灌顶,泪流满面,叩首道:"世尊教诲,弟子终于明白了。这五句箴言,讲的并非是求财之术,而是处世之道、修心之法啊!财富不在于多寡,而在于心态与运用!"
佛陀欣慰地点头:"正是如此。财富本无善恶,关键在于人心。持戒、布施、精进、忍辱、禅定、智慧,六度万行,皆是培植福田之法。
世人多求财不求道,殊不知得道者财自来。财为道之用,道为财之本。"
阿难恍然大悟:"我明白了,世尊此前说过,修财布施得财富,修法布施得智慧,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世尊今日所教,正是让人把财富与道德结合,方能生生不息!"
须达多沉思片刻,又问:"世尊,若照此五句箴言而行,需守持多久才能见效?"
佛陀道:"心念一转,福报立现。若能诚心持守七日,小愿可成;若能持守七七四十九日,中愿可成;若能世代相传,大愿可成,福荫子孙。但须记住,此法重在践行,不在口念。"
佛陀说完这些话后,安详地闭上双眼,面带微笑。一时间,天地间寂静无声,唯有娑罗双树花瓣轻轻飘落。
须达多回到舍卫城后,将佛陀的教诲铭记于心,依教奉行。
他重整家业,培养子孙,不仅自身财运亨通,家族也兴盛了数百年。
世尊的这五句财富箴言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深意。真正的财富,不只是金银财宝,更是清净无染的心灵和永不枯竭的智慧。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,才能让财富之源源源不断,惠及子孙后代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